网上有关“三体石经的石经作者考证”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三体石经的石经作者考证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关于碑文出自谁人之手,主要有邯郸淳、卫觊和嵇康三种说法。
邯郸淳是汉、魏间著名的书法家,萧梁袁昂《古今书评》评其书“应规人矩,方圆乃成”。以邯郸淳为《三体石经》书人出于北魏人江式的上表。北齐魏收《魏书》载江式514年(延昌三年)上表云:“陈留邯郸淳亦与(张)揖同时,博古开艺,特善《仓》、《雅》,许氏字指,八体六书精究闲理,有名于揖,以书教诸皇子。又建《三字石经》于汉碑之西,其文蔚炳,三体复宣。校之《说文》,篆、隶大同,而古字少异。”唐人李延寿《北史》所记载的也略同上说。宋人王应麟《困学纪闻》、清人阎若璩《尚书吉文疏证》、清人杭世骏《石经考异》、清人孙星衍《魏三体石经遗字考》及姚晋圻《汉魏石经考序》等皆从之。全祖望于《石经考异序》则认为是出于邯郸淳而由嵇康书写。此说(按:出于邯郸淳之说)流传甚广,如台湾省林尹、高明主编的1968年版《中文大辞典》“石经”条;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的修订版《辞源》“三体石经”条;俞剑华主编、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邯郸淳”条及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中国美术全集·魏晋南北朝书法》“正始石经”释文等皆取此说。
卫觊亦一代书法名家,刘宋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称他“善草及古文,略尽其妙。草体微瘦,而笔迹精熟。”谓卫觊为《三体石经》书人源于晋人卫恒《四体书势》。唐房玄龄等撰《晋书》引《四体书势》云:“魏初传古文音,出于邯郸淳。恒祖敬侯(卫觊)写淳《尚书》,后以示淳,而淳不别。至正始中,立《三字石经》转失淳法,因科斗之名,遂效其形。”清代顾炎武《金石文字记》、冯登府《魏石经考异》及近人杨守敬《魏三体石经残字跋》都主卫觊书,云:“此石经即卫敬侯书,不然,石经失淳法与敬侯何涉而载之于《恒传》耶?此亦从未经人道破者。”
嵇康的书法也很有名,尤精草书。唐人张怀瓘《书断》谓“叔度(嵇康字)善书,妙于草制。观其体势,得之自然,意不在乎笔墨。”列入妙品。说嵇康为《三体石经》书人是依据同时代人赵至亲眼目睹。《晋书·赵至传》云:“赵至字景真,代郡人也,寓居洛阳……年十四,诣洛阳,游太学,遇嵇康于学写石经,徘徊视之不能去。”嵇康子嵇绍《赵至叙》亦云:“(赵至)年十四,人太学观,时先君在学写石经古文,事讫,去。”清人朱彝真《经义考》、刘传莹《汉魏石经考》及周贞亮《魏三体石经残石拓本跋》等皆据此非邯郸淳书,主嵇康书。
除上述三说外,又有张揖和韦诞二说。案二说征于史籍皆无确据,多出臆断,故本文(按:即《魏〈三体石经〉书人略论》)不取。 邯郸淳说质疑:查《后汉书·列女传》公元151年东汉桓帝“元嘉元年”立《曹娥碑》,唐人李贤等注引《会稽典录》云:“邯郸淳字子礼,时甫弱冠。”据1957年6月西安市出土的《三体石经》残石,石经建于241年(魏齐王曹芳正始二年),距151年已达九十年之久,而邯郸淳“时甫弱冠”,则到立石经时年至少当在百十岁以上,即使尚在人世亦已耄耋之极,断无力担当如此浩大的工程。
卫觊说质疑:据《晋书·卫瓘传》,卫瓘“父觊,魏尚书,瓘年十岁丧父。”查卫瓘被害在291年(西晋惠帝元康元年),“时年七十二”,则年“十岁”当229年(魏明帝太和三年),是为卫瓘卒年。而《三体石经》建于241年,时卫觊已卒12年,岂能来书写石经。
嵇康说质疑:《晋书·赵至传》云:赵至卒于280-289年间(西晋太康中),“时年三十七”。以此推算,则他的生年当不会早于242年,据上考,时《三体石经》已经建立。而《晋书》和《赵至叙》却又说他“年十四”,才见嵇康“于学写石经”。如以赵至生于242年推算,“年十四”当在256年(甘露元年),时《三体石经》建已15年。可见嵇康此时来太学写石经应是抄写或摹写之意,这同《后汉书》述《熹平石经》“及碑始立,其观视及摹写者”和《晋书》说石季龙“遣国子博士诣洛阳写石经”一样,决非书写或写刻石经。 一、《三体石经》实非一人所书,而是有集体合作书写的。这一集体应由分别擅长于古文、小篆和隶书三种不同字体书写的书法家组成,分工书写上石,总人数当不会少于《熹平石经》的书写者。
二、历代流传最多,影响至今的邯郸淳、卫觊和嵇康三人虽然都是当时有名的书法家,但他们不仅不可能单独书写石经,而且三人皆不可能参与石经的集体书写工作。
三、至于《三体石经》书写人的具体名单,因原碑损毁严重,自宋以来出土残石均未见有书人姓名,加上《三国志》等文献的阙载,在新的考古资料发现以前,尚不宜妄加推断。
立太子前,先赐死其生母。这种残忍的传位方式,史学界称之为“立子杀母”或者“子贵母死”。开此先河的,是汉武帝刘彻。造就“汉武盛世”的刘彻,晚年却疑心重重,听信奸臣江充等的谗言,造成“巫蛊(gǔ )之祸”,害死太子戾太子刘据,不得已之下,立幼子刘弗陵(即汉昭帝)继承帝位,却将满心欢喜的钩弋夫人赐死,为的是防止主少母壮,“恐女主颛恣乱国家”。
但在整个两汉时期,“立子杀母”仅此一例。而将“立子杀母”沿袭成势、形成制度的,却是北魏拓跋氏。
虽然中国的历代王朝都非常担心君主的大权旁落,为防止出现牝鸡司晨的局面定了很多铁的制度,但北魏这种如此血腥,又被严格执行的“杀后”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这条制度的始作俑者是北魏王朝的开国皇帝道武帝拓跋珪。
史书上说拓跋珪是跟刘彻学坏了,才想了这么损的一招。其实拓跋珪是个粗人,哪想得到这种冠冕堂皇的说法,帮他想出这理由的应是那批刚刚聚集到道武帝身边的汉族士人。而更深一步的缘由在于拓跋珪以前的百年之中拓跋族是“母强子立”的局面,新君继位往往依靠母舅族的力量,拓跋珪自己之所以取得政权便在于取得了母族贺兰部落的支持。而为了使日后新君的继立不受外族干扰,维持拓跋族至尊无上的地位,道武帝才不得已立下了如此严酷的制度。
如此一来,北魏的小太子们成了这世上最可怜的人。刚刚被确认为帝国的继承人,便立即与生母阴阳两隔。他们可以得到整个天下,却没有母爱。在那些虎视眈眈的眼神里,他们都只是奇货可居的宝贝。
几乎在每个北魏皇帝登基的宫殿下,都埋藏着他母亲的一条命。翻开《魏书·皇后传》,关于“子贵母死”的记载,让人触目惊心:
“道武宣穆皇后刘氏,后生明元……后以旧法薨;
明元密皇后杜氏,……生太武……泰常五年薨;
太武敬哀皇后贺氏,……生景穆,神麚元年薨;
景穆恭皇后郁久闾氏,……生文成皇帝而薨;
文成元皇后李氏,生献文,……依故事……薨;
献文思皇后李氏,……生孝文帝,皇兴三年薨;
文贞皇后林氏,生皇子恂……后依旧制薨;
孝文文昭皇后高氏,后生宣武……暴薨”。
这份死亡名单中,有一个很奇怪的问题:文成元皇后李氏,可以称“依故事”死;孝文贞皇后林氏,可以称“依旧制”死;而排在最前面的刘氏,称“以旧法”死。而拓跋珪的继任者、明元帝拓跋嗣的生母刘氏,无疑是这种皇位传承方式的第一个牺牲品。
但这样的制度就有效吗?能防止出现主少母壮和内宫干政的局面吗?不会的,任何一项完美的制度都有它的漏洞,尽管在设计之初显得是多么天衣无缝,但终究会被聪明的人利用。而将这制度玩弄在股掌之中的人便是大名鼎鼎的文成冯太后。
献文帝元弘(因推行汉化政策,将原鲜卑姓氏“拓跋”汉姓“元”)于北魏文成帝和平六年(公元465年)即位,当时献文帝元弘还非常年幼(他的母亲由于“子贵母死”早被赐死),所以文成帝的皇后冯氏被尊为皇太后。冯太后临朝听政后,在孤儿寡母的危难关头诛杀了专权跋扈的丞相乙浑,完全控制了朝政。由于献文帝非冯太后所生,而冯太后又风流成性,把持朝政,于是日渐长大的他与冯太后的矛盾与日俱增。冯太后当时将献文帝的太子元宏(即后来的孝文帝)收养在身边,即使是献文帝本人都很少有机会接近太子。而孝文帝的母亲李皇后早由于元宏被立为太子而被冯太后下令赐死,孤苦无依的元宏此时只能依赖祖母,以期获得稳固的地位。
在权力斗争的紧要时刻,冯太后逼迫献文帝元弘内禅,将皇位传给其子元宏,而当时的元宏才五岁。被架空权力、成为史上最年轻太上皇的献文帝元弘与冯太后的矛盾终于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献文帝元宏乘机诛杀了冯太后的情夫李弈泄愤。为情所困的冯太后变得极为心狠手辣,寻找机会害死了献文帝,所有的权力又重新回到了冯太后手中。而孝文帝元宏的第一任皇后林氏更惨,刚刚生下皇子拓跋恂(便是在孝文帝元宏迁都后想跑回平城老家的那位太子),便被冯太后赐死。当时的孝文帝元宏早已想废除这条残酷的宫廷制度,但迫于冯太后的 *** 而无可奈何。
(剧照:冯太后)
冯太后之所以接连赐死孝文帝元宏的生母、太子拓跋恂的生母,主要是将这些储君的抚养权抢在手中,以便自己长期控制朝政。冯太后利用“子贵母死”的制度害死异己,从而专朝达二十五年之久,是对道武帝拓跋珪这位野蛮人的良苦用心的最大讽刺。
在“子贵母死”的阴影下,到了北魏宣武帝元恪时期,竟然出现了“椒掖之中,以国旧制,相与祈祝,皆愿生诸王、公主,不愿生太子”(《魏书·皇后传》)的局面,堕胎现象也屡见不鲜。再者,皇后高氏“性妒忌,宫人希得进御”,元恪面临着绝后的政治危机。后来,胡氏不惧“子生身死”,艰难地为元恪生下了元诩这根独苗,因功“进为充华嫔”。为皇统大计,宣武帝元恪废除了“子贵母死”制度。
(冯太后之墓)
《资治通鉴·梁纪》记载:“天监(南朝梁武帝萧衍的第一个年号)十一年(512年)冬,十月,……乙亥,魏立皇子诩为太子,始不杀其母”。始于天赐六年(409年),止于延昌(北魏宣武帝元恪的第四个年号)元年(512年),“子贵母死”在北魏沿袭七代,历经百年,见证了拓跋鲜卑的兴衰。
关于“三体石经的石经作者考证”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黑千梦]投稿,不代表集美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meiled.com/zlan/202509-1602.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集美号的签约作者“黑千梦”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三体石经的石经作者考证”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三体石经的石经作者考证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关于...
文章不错《三体石经的石经作者考证》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