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何解?”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何解?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无念 : 念指思虑,心念。
于凡夫而言,我们平常一念接一念,无有间断。无念,指念而无念,虽然有念头,却不随念头转,也就是不随着思虑的妄念去旋转,故称无念。
2、无住 : 住是执着,计较。 无住,即是没有执着。一般人对修持都有一种执着,但是到了无住的功夫,就如《金刚经》 所说 :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虽然,修持到位,但并不认为自己修成功夫了,故称无住。3、无修: 这是从因地来讲,指证得这种果位的圣人,没有感觉在因地有修持,如一个个位次,初果、二果乃至四果,辟支佛,又或三世诸佛,没有执着计较修持的程度,也就没有执着修持所遵循的位次。
4、无证 : 这是从果地而言,虽然证到最高的果位,但没有执着于他的境界,已经达到顶点,感觉一无所得。所以,无证是无法可得的,一切众生本来具备佛性,这个佛性,本身是空寂的,因此又叫“念而无念,住而无住,修而无修,证无可证” 。这是佛法中的最高境界,也是禅宗所指的大彻大悟的无心道人。
扩展资料
先进修持方法
1、全觉
外界事物到眼球之间的距离是外在距,“最后N厘米”(眼球——眼底的距离)是内在距离。
2、强觉
在剧烈疼痛发生时,闭上眼睛蹲在强烈阳光照射处,感受那个疼痛。突然睁开眼睛,感受视觉剧烈反差,在一片阳光中,呆若木鸡。
起身时,身苦消失,觉者诞生。
3、微觉
头部、胸部、臀部,三个部位同时做一种内在的移动。瞬间体验到整个身体与世界的关系。
“观”念、“止”念、“转”念,只是扰乱了念,消弱了念,停止了念,但是,觉的降临仍然是偶然的。
全 觉、 强 觉、微 觉,是直接的正向的引导人成为觉者,这个过程是必然的。
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相者,于相而离相;无念者,于念而无念;无住者,人之本性,于世间善恶好丑,乃至冤之与亲,言语触刺欺争之时,并将为空,不思酬害。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于诸法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此是以无住为本。善知识,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能离于相,则法体清净,此是以无相为体。善知识,于诸境上,心不染,曰无念。于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生心。若只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绝即死,别处受生,是为大错。
——
般若三昧即是无念。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用即遍一切处,亦不著一切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
——皆自《六祖坛经》
六识:眼耳鼻身意
六门:六识所依器官
六尘:六识所取之对象(前境)
顿悟成佛之道,“前境著念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
其他解释:
“无者无二相,无诸尘劳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
“若见无念者,虽具见闻觉知,而常空寂。”
“念不起,空无所有,名正定。”
关于““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何解?”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错保胜]投稿,不代表集美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jimeiled.com/zlan/202509-5818.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集美号的签约作者“错保胜”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何解?”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何解?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文章不错《“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何解?》内容很有帮助